西兰花褐斑病
西兰花褐斑病,又称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花球和种荚。以下是西兰花褐斑病的一些常见症状和防治方法:
症状
叶片: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略带同心轮纹,有的四周现黄色晕圈,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新长出的叶也生病斑。
花球和种荚:染病部位可见黑色煤烟状霉层。
传播途径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在留种株上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
发病原因
多在夏秋露地种植时发生。
病原在10~35℃都能生长发育,但常要求较低的温度,适温17℃,最适pH6.6。
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可存活1年。
一般在甘蓝生长中后期,遇连阴雨天气,或肥力不足,或大田改种甘蓝类蔬菜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避免缺肥,增强寄主抗病力。种植碧杉、碧松等优良品种。
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
选用无病土育苗,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西兰花种子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4%的7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或40%可湿性粉剂拌种双,或75%可湿性粉剂卫福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
西兰花播种不宜过密,覆土不宜过厚。摘除近地面的病叶,携出田外深埋或销毁。
施足粪肥,适时追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
做好雨后排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发病初期喷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倍生乳油1200倍液,或40%拌种双粉剂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通过以上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西兰花褐斑病的发生和蔓延,保证西兰花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