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培养阶段反水

金针菇培养阶段出现反水的情况,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培养料含水量不足:

在拌料时,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不够,后期培养期间,由于培养室空气干燥,容易导致金针菇脱水。

菇房湿度太大,氧气不足:

过高的湿度和不足的氧气会导致金针菇出现吐水和发黑的现象,尽管这些菇类最终能够长起来,但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培养料含水量过高:

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超过适宜范围(如65%~70%),在出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水现象,导致菌丝体腐烂。

管理问题:

包括菇房内的温度、湿度调控不当,以及菌丛过密等,都可能导致金针菇在培养阶段出现反水。

解决措施

控制培养料含水量:

在装袋前,应将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并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水来调节湿度,保持菇房内的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合理调控温度:

金针菇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3℃~15℃。如果气温偏高,可以在菇房空闲地喷水降温;如果气温偏低,可以喷热水或给菇房加温。

及时清理料面:

采收后要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和小菇,剔除老菌丝,并进行搔菌,以减少水分流失和杂菌的滋生。

适当补水:

如果发现培养料出现反水现象,可以在袋内加入适量的清水,2~4小时后倒出多余的水分,一般每袋补水50~100毫升。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金针菇在培养阶段出现的反水问题,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