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叶病害
芋头叶片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黑斑病
症状: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坏死小点,后扩展成近“鱼形”病斑,具有同心轮纹,大小变化较大。后期在病斑上产生黑褐色霉层,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相互连接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种植前使用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种植时注意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病源传播。发病后可以使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7-10天喷施一次。
轮斑病
症状:多从叶缘或叶面外围开始侵染,初期在叶缘或叶面生浅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半圆形、近圆形或不定形黄褐至灰褐色坏死病斑,具有同心轮纹,外围常具有较宽浅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上轮生小黑点,干燥环境下,病斑会破裂穿孔。
防治方法:露地栽培可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棚室栽培可以喷洒5%粉剂加瑞农或7%粉剂防霉灵进行防治。
病毒病
症状:叶片上出现褪绿黄点,后期不断扩大为病斑,严重时导致植株矮化,出现羽毛状黄绿色斑纹或叶片扭曲畸形,分蘖少,球茎退化。
防治方法:未发病时,可以叶面喷施叶面宝或0.1%~0.2%的硫酸锌溶液。发病后,可以使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病毒灵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叶枯病
症状:初在叶片上生黑褐色不规则形枯斑,致叶片扭曲。发病后期病斑融合成片,致叶片大量干枯,植株倒伏。
防治方法: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挖除,并用链霉素400×10^-6液灌淋病穴及周围植株2次,每株每次0.5升药液;或用链霉素10000×10^-6液注射植株,每株每次注入3-4毫升药液。此外也可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
疫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发病初期叶斑初呈黄褐色或褐色圆形小斑,后渐扩大并融合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轮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有水渍状暗绿色环带。在潮湿环境下,斑面边缘处会出现霉层,并常伴有黄色至淡褐色的液滴状物。发病后期,病斑多自中央腐败成叶片穿孔,严重的仅残留叶脉,全叶呈破伞状。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补植新苗。发病初期,喷洒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此外,可选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600倍液、40%氰戊菊酯乳油6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灰斑病
症状:叶上病斑圆形,大小1~4毫米,病斑深灰色,四面褐色,病斑正背面生出黑色霉层。球茎染病,生圆形病斑,似漏斗状深入肉质根内部,去皮后病部展现黄褐色,无臭味。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