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黑木耳怎么种出来的

野生黑木耳的种植方法如下:

耳场选择

选择背北面南避风的山坳,这里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小,早晚经常有云雾覆盖,湿度大,空气流通,适宜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同时,要远离工厂、医院、垃圾场等污染源。

菌种制作

培养料使用非油质阔叶树木屑、米糠、麦麸、石膏、蔗糖、水等原料,配成的培养基含水量应达到60%~65%。培养料应充分吸水,避免灭菌不彻底。采用常压灭菌时,培养料中心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6h~20h,停火后焖3h~5h再转袋。采用高压灭菌时,在1.1kg/cm²的压力下培养料中心温度达到121℃后保持2h。

段木处理

在十二月下旬或来年二月底,采摘后截成长度为1-1.2米的段,菌棒消毒风干,含水量在60%即可打孔进行播种。

打孔播种

垂直打孔,孔径1.6厘米,孔深2~3厘米。行距3厘米,空穴4~5厘米,相邻孔位交错形成品字行。播种一般在二月上旬到四月上旬之间进行,用漏斗装料。

养菌管理

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将耳木上堆,一般经3~4星期堆叠,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场。散堆排场后,每10天左右将耳木翻动一次,并喷水调节湿度。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架。

出耳管理

当黑木耳菌丝长满培养基质后,可以移入出耳室进行出耳管理。出耳期间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和光照,防止病虫害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种植出野生黑木耳。需要注意的是,整个种植过程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以确保黑木耳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