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上有胡须的虫子

豆角上有胡须的虫子可能是以下几种:

斑须蝽

也叫细毛蝽或臭大姐,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果、穗汁液,造成落花。

茎叶被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嫩茎凋萎。

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杂草、枯枝落叶、植物根际、树皮下越冬。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冬耕和清洁田园,成虫出蛰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落叶,以及使用各种杀虫剂。

豆螟

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24~26毫米,暗黄褐色。

前翅黄褐色,前缘色较淡,在中室端部有一个白色透明斑。

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

嫩豆角上的虫子是豆螟的幼虫,富含蛋白质,没有毒没有危害。

豆角腻虫

常见豆类害虫,喜欢在豆角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在豆角内部钻洞,导致豆角变得油腻和发黑。

每一代豆角腻虫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2个月左右。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洗衣粉和尿素混合液喷洒,或者使用烟叶、生石灰和肥皂的浸泡液喷洒。

豆荚螟

也叫钻心虫,主要危害叶片、花瓣、嫩茎、嫩荚。

成虫多将卵产在含苞欲放的花蕾或花瓣上,幼虫在花凋萎后转移为害嫩荚。

每年6-10月为幼虫危害期,被害豆类常造成大量落花、落荚、枯梢。

潜叶蝇

以幼虫潜入叶里为害,蛀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构成弯曲地道,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大蒜水喷洒或放置粘虫板。

红蜘蛛

成、若螨啃咬嫩叶,叶片被害后皱缩易落叶。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喷雾器喷药围住圈,然后对围住圈内的植株进行完全喷药。

豆角蚜虫

症状包括叶片黄化、卷曲、黏液分泌。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清除杂草,增加天敌的存在,以及使用各种杀虫剂。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根据豆角上虫子的具体特征和危害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治方法。如果豆角上有胡须样的虫子,并且是成虫,很可能是斑须蝽;如果是幼虫,则可能是豆螟或豆角腻虫。建议先观察虫子的形态特征,然后结合上述防治方法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