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起源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其起源与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密切相关。相传,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军队在泸水边准备渡江时,突然遇到狂风大浪,无法前行。孟获告诉诸葛亮,这是两军交战阵亡的将士的灵魂在作祟,只有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才能平息风波。诸葛亮不忍再杀人,于是命令厨子用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形状的面食来祭祀。这种祭品最初被称作“蛮首”或“蛮头”,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子。
另外,也有记载称包子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伊尹,他发明了用面粉和馅料制作的食物,称为“蒸饼”,这可以视为包子的前身之一。而到了宋代,包子的名称开始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包子起源于三国时期,由诸葛亮所创,最初被称为“蛮头”或“馒头”,后来简化为“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