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馒头的由来
肉馒头,即肉包子,是一种以肉馅为填充物的面食制品。在苏南、上海、浙北一带,如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区,习惯上将带肉馅的包子称为“肉馒头”。这一称呼源于这些地区方言中没有“包子”的概念,因此用“馒头”来统称所有面食,而通过在“馒头”前加上馅的名称来区分不同的种类,如小笼馒头、豆沙馒头、生煎馒头和肉馒头等。
关于肉馒头的起源,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与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关。相传诸葛亮在平定孟获班师回朝途中,为了祭祀河神,命令士兵用面粉包裹肉馅,做成人头形状蒸熟后投入河中。这种做法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并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肉馒头。
尽管肉馒头与诸葛亮的故事紧密相连,但馒头的起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据史料记载,馒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称为“蒸饼”。而到了三国时期,馒头有了更为正式的称呼——“蛮头”,这个名字后来逐渐演变为“馒头”。
综上所述,肉馒头作为肉包子的一种,其名称可能源于地区方言中对包子和馒头统称为“馒头”的习惯,并通过添加“肉”字来区分。而关于其起源的故事,虽然与诸葛亮紧密相关,但实际历史可能更为复杂。无论如何,肉馒头作为中国传统面食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