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定植后病害有哪些

茄子定植后可能出现的病害包括以下几种:

黄萎病

发病特征:茄子黄萎病在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尤其是遇低温定植时发病早且重。病情初期表现为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植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

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特征: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外观似闪电状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显,露水干前,手摸斑面有质粘感。

褐纹病

发病特征:茄子褐纹病在各地茄子种植区普遍发生,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叶片发病一般先从底部叶发病,逐渐向上部发展,先呈现水浸状褐色斑点,圆形或近圆形,后期扩大为不规则形,边缘呈深褐色,中央呈灰白或浅褐色,其上轮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常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叶片易破裂、脱落、穿孔。茎部任何部位都可发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浸状梭形病斑,边缘深紫褐色,中间灰白凹陷的干腐状溃疡斑,上生许多深褐色小点,病斑多连接成较长的坏死区,使病部以上干腐而纵裂枯死,最后皮层脱落露出木质部,易折倒。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土表病残体上,或在种子表面,或在种皮内部越冬。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在病残体上,可存活3年以上。种子带菌是引起幼苗猝倒、立枯的主要原因,也是病害远距离传播原因之一。

枯萎病

发病特征:茄子枯萎病多发生在幼苗期,在温度达25℃-28℃土壤潮湿时,极容易发病。病株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一、二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横切病茎,病部维管束呈黑褐色。

绵疫病

发病特征:茄子绵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病菌借雨水、灌溉水、风传播浸染。凡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雨后浇水、土质黏重、土壤过湿的地方容易发病,高温闷热或大雨后转晴最适宜绵疫病发生,气温30℃、相对湿度85%以上时,病菌发展很快,被浸染植株只需24小时即可表现出症状。绵疫病危害茄子茎、叶、花、果等部位。

青枯病

发病特征:多在茄子现蕾开花后出现,表现为整株急性萎蔫症。病株开始仅在晴朗高温天气里自上而下出现萎蔫,叶片下垂,晚间和清晨尚可恢复正常,3-4天后全株萎蔫枯死,但叶片仍保持青绿色。青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发病植株外观正常,剖开病茎基部可见到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污白色脓状物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