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羊肉的典故

藏书羊肉的典故与西汉时期的人物朱买臣有关。朱买臣自幼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但他酷爱读书,常常边砍柴边读书,并将书简藏于山上的大石底下。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成为中大夫,并出任会稽郡太守。他的故事激励了后人发奋读书,因此,人们将他的家乡命名为“藏书镇”。

藏书羊肉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代,穹窿山麓的农民就开始从事杀羊、烧羊肉、卖羊肉的副业,并逐渐在苏州城里开店设坊。光绪二十二年,藏书乡周家场周孝泉在苏州醋坊桥畔开设了城内第一家堂吃的“升美斋”羊肉店,随后在都亭桥、临顿路等地又开设了多家羊肉店。民国时期,进城开羊作的人逐渐增多,在道前街、鸭蛋桥、娄门塘等地开设了许多有名的羊肉店。

藏书羊肉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上乘的烹制原料而著名。羊肉选用放养爬坡山羊,无膻腥之气,烹饪时只放盐而不加其他辅料,烹制好的藏书羊肉色泽奶白,鲜甜酥香,吃过唇齿留香。藏书羊肉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苏州及江浙沪地区广受欢迎的美食。2011年,藏书羊肉“藏书羊肉制作技艺”被认定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