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排场
木耳排场是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促进黑木耳菌丝的生长和发育,并为其后期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下是木耳排场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场地选择
栽培黑木耳的场地应选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遮阴较少、温暖、昼夜温差小、湿度大且耳树资源丰富、靠近水源的地方。
人工接种
人工接种是栽培黑木耳成败的关键工序。接种时间一般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行与行的穴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
上堆发菌
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必须将耳木上堆。一般经3~4星期的堆叠,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场。
散堆排场
散堆排场是上堆的继续,目的是使菌丝向耳木深处蔓延,并使其从生长阶段迅速转入发育阶段。排场的场地要求向阳潮湿,并有适当遮蔽。排场时将耳木一根根平铺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为泥土地,应先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头着地排放于横杆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排场阶段,每10天左右要将耳木翻动一次,并喷水调节湿度,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架。
排场方法
排场的场地不能选酸碱性大的土地,而要选择向阳湿润、地面有短草的土地。场地要整理,有适当的遮蔽,并注意卫生。排场的方法是把耳棒一根根有秩序地铺在湿润的场地上,每根耳木之间距离5厘米。排放时将耳木的一端放在高3~5厘米的枕木上,可使耳木吸收地面的潮气,又可晒到阳光,通风也好,4周可以出耳。直接贴在地上,通气不好又太潮湿,容易孳生杂菌和烂树皮。
覆盖与防草
为有效防治杂草,避免使用除草剂,农民采用黑白膜或者薄膜+稻草覆盖在木耳畦上,再将黑木耳菌棒排放上去。
翻动与喷水
排场定植的耳场,每7-8天翻杆1次,将每根耳杆调头换面,使耳杆周身的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基本相同。如果定植阶段天旱无雨,可以在翻杆的同时喷雾,适当补充水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木耳的排场,促进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