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起裂口
苦瓜出现裂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理性裂果
水分管理不当:苦瓜在果实膨大期若出现水分供应不均匀,尤其是长时间干旱后突然大水浇灌,果皮由于无法适应这种剧烈的水分变化,极易出现裂瓜现象。
温度变化剧烈:若在果实膨大期温度变化过大,尤其是昼夜温差较大时,果皮的伸展速度赶不上果肉的膨大速度,也容易导致果实开裂。
肥水不平衡:苦瓜根系吸收肥水的能力较弱,叶面积系数较大,叶面蒸腾量大,在降雨量较少、空气湿度小的情况下容易因生理性缺水而裂果。此外,若在开花结果期肥水供应不平衡,也会造成大量的瓜条裂果。
蔓枯病
病害影响:蔓枯病会严重削弱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干扰养分的正常积累与分配,导致瓜条生长缓慢,短粗,并出现裂果。
病毒病
害虫传播: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可能成为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使苦瓜植株感染病毒病,影响正常生长周期和果实发育,最终导致裂果。
其他因素
品种因素:一些苦瓜品种的果皮较薄或果皮伸展性较差,在遇到环境应激或栽培管理不当时,更容易出现裂瓜现象。
缺硼缺钙:果实裂果一般出现在膨果期和生长中后期,由于忽略了硼、钙等元素的补充,导致果皮和果肉生长速度不平衡,加剧裂果。
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会导致根系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果实裂果,应多注意土壤根系的养护管理。
营养补充单一:若营养补充单一,果实的抗逆性变弱,在遇到环境应激时更容易出现裂果现象。
防治措施
合理灌溉:
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避免长时间干旱后突然大水浇灌。
温度控制:
保持温度稳定,避免昼夜温差过大。
平衡施肥:
注意施用平衡的肥料,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如硼、钙等。
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轮作:
避免重茬种植,减少蔓枯病的发生。
种子处理:
用50%双氧水浸种3小时,进行种子消毒。
农药喷施: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相关农药,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炭疽福美等,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喷两次。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苦瓜裂果现象的发生,提高苦瓜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