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水率对行业标准有何要求?

机制砂含水率对行业标准有何要求?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混凝土作为基础材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机制砂作为一种重要的混凝土骨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质量。而机制砂含水率作为影响机制砂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行业标准要求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针对机制砂含水率对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详细解析。

一、机制砂含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影响混凝土强度

机制砂含水率过高时,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分会过多,导致水泥水化反应不充分,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同时,过多的水分还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毛细孔,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进一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1.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机制砂含水率过高时,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分会过多,导致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毛细孔,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此外,过多的水分还会使混凝土在冬季施工时易受冻害,影响工程质量。


  1.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

机制砂含水率过高时,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分会过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变差,不易施工。同时,过多的水分还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等缺陷,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二、机制砂含水率行业标准要求

  1. 国家标准

根据我国《混凝土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含水率应控制在4.0%以下。该标准要求机制砂在进厂时、加工过程中和出厂前均应进行含水率检测,确保机制砂含水率符合要求。


  1. 地方标准

部分地方标准对机制砂含水率的要求可能更为严格。例如,浙江省《混凝土用砂》DB33/T 513-2012标准要求机制砂含水率应控制在3.0%以下。


  1. 企业标准

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制定更为严格的机制砂含水率标准。但企业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三、机制砂含水率控制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选用优质机制砂,确保其含水率符合要求。在采购机制砂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含水率检测报告。


  1. 优化生产工艺

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如破碎、筛分、烘干等环节,降低机制砂含水率。


  1. 加强设备维护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机制砂含水率波动。


  1. 严格检测制度

建立健全机制砂含水率检测制度,确保每批机制砂均符合要求。对不合格的机制砂进行退货或返工处理。


  1. 加强人员培训

对生产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机制砂含水率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总之,机制砂含水率对行业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为确保混凝土质量和工程质量,机制砂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机制砂含水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含水率,提高混凝土性能。

猜你喜欢:移动式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