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叶霉病

茄子叶霉病,正式学名为 茄子绒菌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茄子的叶片、叶柄和茎干。该病害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摄氏度,在低于15摄氏度和高于35摄氏度的条件下,病原菌生长会停滞。在冬春保护地茄子生长的中后期,由于气温升高、浇水多、棚室湿度大,这种病害容易大发生。

症状表现

叶片:

初在叶背面产生白色霉斑,后霉斑逐渐扩大,颜色由白色变为褐色再变为棕黑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差异大,叶片正面可能略褪绿。严重时,叶片正面也会出现霉层,产生褪绿色浅黄斑点或斑块,最终病斑融合枯死。

叶柄和茎干:

被侵染后会出现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边缘明显。

果实:

果实染病后,病部呈黑色,革质,多从果柄蔓延,导致果实出现白色斑块,成熟果实病斑黄色下陷,最终变为黑色僵果。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如西安大圆茄等,进行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种植。

清洁棚室:

及时清理病叶、病果,带出棚外集中销毁,减少田间侵染源。

合理密植:

控制种植密度,及时摘除底部病、老、黄叶,增加通风透光。

及时防虫:

特别要及早防治白粉虱、斑潜蝇及蓟马等害虫。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使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三唑类药剂等叶面喷雾防治。例如,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剂、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等。

高温抑菌:

利用晴天中午的高温进行抑制病菌繁殖蔓延,如将温度升高到38℃维持1-2小时。

发病规律

茄子叶霉病多发生于早春茬各类保护地种植的中后期,主要由于气温升高、浇水过多、管理粗放所导致。连阴雨天气和保护地内光照过弱、通风不良而湿度长期较高,也有利于叶霉病的扩展和加重为害。

综合防治措施

养根护叶:

使用高吸收率的水溶肥,喷施含氨基酸叶面肥,提高叶片抵抗力。

合理用药:

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控制温湿度:

加强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散湿,避免高湿低温环境。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茄子叶霉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病害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