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来历
腊肉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腊祭有关。腊祭是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旨在合祭众神,因此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据《楚国风俗志》记载,周朝的腊庆典包括庆丰年、酬百神、乡饮酒、息老物祭先祖、祈来岁等活动,而腊肉正是在腊月里将肉类以盐渍后经风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
在先秦时期,楚人摸索出了适应江汉地区腌制腊肉的方法,并将制作晒干后的肉脯用竹笥盛放或捆扎成束后吊挂。考古人员从荆门包山楚简和荆州凤凰山汉墓出土的遣册里,发现了随葬“肉脯”的记录,这些肉脯类似于今天的干腊肉。
自宋代以后,腊肉成为宫庭贡品和老百姓春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在春秋战国时期,一根肉脯称为一脡,十脡称之为一束。
因此,腊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腊祭,经过先秦时期的腌制技术的发展,到宋代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并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