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木耳
常见的木耳种类包括:
黑木耳
别名:黑菜、蕈耳、木菌、桑耳、本菌、树鸡、木茸。
形态特征:幼年子实体呈胶质状,成熟后呈角质革状,腹面平滑、色黑,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
分布与生长:广泛分布于我国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和浙江等地,生长于栎、榆、杨、榕、洋槐等阔叶树的腐木上或朽木及针叶树冷杉上。
营养与药用价值: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磷、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滋补、润燥、养血益胃、活血止血、润肺润肠等功效。
毛木耳
别名:黄背木耳、房耳。
形态特征:子实体呈黄褐色,背面有细小茸毛,体型较小,一般生长在洋槐、桑树等朽木树干上。
分布与生长: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生长在洋槐、桑树等朽木树干上。
营养与药用价值: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粗纤维含量较高,有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
皱木耳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胶质,耳形或圆盘形,无柄,着生于腐木上,子实层为淡红褐色,有白色粉末和明显皱褶。
分布与生长: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云贵地区,生长在阔叶腐木上,如杨、桐等枯木。
营养与药用价值: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被认为有治疗痔疮的特效。
白木耳
别名:银耳、雪耳。
形态特征:子实体呈白色,有褶皱花冠状,柔软洁白,半透明。
分布与生长:野生状态下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如福建古田县是全国最大的银耳生产基地。
营养与药用价值:自古以来被视为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具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秋木耳
别名:秋耳。
形态特征:形小于黑木耳,更加圆润饱满,口感更优。
分布与生长:东北特产,相传起源于清朝宫廷,秋季收获。
营养与药用价值: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补气养血、润肺止咳、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角质木耳
形态特征:子实体呈浅黄褐色,质地柔软,常见生长于阔叶林枯木腐枝之上。
分布与生长: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生长于阔叶林枯木腐枝上。
营养与药用价值:具体药用价值未详细描述。
这些木耳种类在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上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选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