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褐斑病

苦瓜褐斑病是一种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直径约4—12毫米,黄褐色,周围常有褪绿晕圈,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接成片,最终整叶干枯。

病原物

苦瓜褐斑病的病原物主要有两种:

大褐斑病 :由 *Phaeoisariopsis vitis* (Lev.) Sawada. (异名: *Cercospora viticala* (Ces.) Sacc.) 引起,分生孢子梗常10~30梗集结成束状,直立,暗褐色,单个分生孢子梗大小92~225x2.8~4微米,有1~6个隔膜。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长棍棒状,微弯曲,基部稍膨大,上部渐狭小,有0~9个隔膜,褐色至暗褐色,大小12~64x3.2—6.8微米。

小褐斑病:

由 *Cercospora roseleri* (Caff.) Sace. 引起,分生孢子梗较短,松散不集结成束,淡褐色。分生孢子长柱形,直或稍弯,有3~5个分隔,棕色。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或在植物残体上的菌丝渡过不良环境条件。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6-31℃,最适相对湿度98%-100%,以水滴状最好。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重病地实行2年以上轮作。

清洁田园,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然后深翻,把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加速病残体腐烂。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深埋或烧毁。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及时搭棚、整枝和摘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要氮、磷、钾结合,并喷瓜菜用叶面肥。适时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注意控制田间湿度。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6%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

与炭疽病相同,于发病前用25%咪鲜胺1500倍喷施预防;发病时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或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喷施。

症状表现

苦瓜褐斑病在冬季湿度大、夏季雨水多期间经常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发展速度较快,能够造成植株叶片干枯。初侵染苦瓜叶片时,在叶片正面有灰褐色小斑点存在,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扩大,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中间灰白色,而且病斑中部容易破裂穿孔。

建议

在苦瓜生长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叶片,发现病斑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害的蔓延。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药剂防治时,应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以减少病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