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众多建筑材料中,机制砂因其环保、高效、质量稳定等特点,逐渐成为民用建筑中常用的骨料。然而,由于机制砂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原因,其质量难以保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机制砂在民用建筑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原料质量
机制砂的原料质量直接影响到其成品质量。因此,在采购原料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进行选择。具体要求如下:
1. 原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粒度范围在0.15mm~5.0mm之间。
2. 原料中含泥量、含泥量、含粉量等指标应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3. 原料中有机质、硫酸盐、氯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规定。
二、生产工艺
1. 洗砂:在原料进厂后,首先进行洗砂处理,以去除原料中的杂质。洗砂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量,避免过度洗砂导致砂粒过细。
2. 破碎:将洗净的原料进行破碎,使其达到所需的粒度。破碎过程中,应选用合适的破碎设备,确保破碎效果。
3. 筛分:破碎后的砂料通过筛分设备进行筛分,分离出不同粒度的砂粒。
4. 混合:根据工程需求,将不同粒度的砂粒进行混合,以满足不同用途。
5. 干燥:混合后的砂料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其含水量。
6. 储存:干燥后的砂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受潮、结块。
三、质量控制
1. 粒度控制:通过筛分设备对砂粒进行分级,确保其粒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含泥量控制:采用高效的洗砂设备,降低砂粒中的含泥量。
3. 含粉量控制:在破碎过程中,严格控制破碎设备的磨损程度,降低砂粒中的含粉量。
4. 有害物质控制:通过严格的原料筛选和工艺控制,确保砂粒中有机质、硫酸盐、氯盐等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5. 压力试验:对机制砂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试验,检验其力学性能。
6. 环保检测:检测砂粒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
四、应用注意事项
1. 在民用建筑中,应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制砂,如混凝土用砂、抹灰用砂等。
2. 机制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碱、盐等有害物质接触,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3. 机制砂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受潮、结块。
总之,机制砂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从原料质量、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严格控制机制砂的质量,以满足工程需求。同时,还应关注环保、节能等方面,推动机制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