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提出者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评估员工能力的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胜任力模型提出者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下是胜任力模型提出者的研究成果:

一、麦克利兰的研究成果

  1. 胜任力概念的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胜任力模型,他将胜任力定义为“个体在特定领域内成功完成工作所需的个人特质和能力”。麦克利兰的研究成果为胜任力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胜任力模型的分类

麦克利兰将胜任力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和动机。知识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内所掌握的信息和理论;技能是指个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机是指个体对工作的热情和追求。


  1.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麦克利兰提出了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即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功完成工作所需的胜任力要素。

二、斯潘塞的研究成果

  1. 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斯潘塞(Robert J. Spence)在麦克利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学习和适应新环境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人沟通、协作和领导方面的能力;个人品质是指个体在诚信、责任心、毅力等方面的品质。


  1. 胜任力模型的评估方法

斯潘塞提出了胜任力模型的评估方法,包括自我评估、同伴评估、上级评估和360度评估等。通过多种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员工的胜任力水平。

三、坎贝尔的研究成果

  1. 胜任力模型的适用范围

美国心理学家坎贝尔(Gary P. L. Campbell)认为,胜任力模型适用于各个行业和组织,可以用于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


  1.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策略

坎贝尔提出了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策略,包括:建立胜任力模型库、开发胜任力测评工具、开展胜任力培训、实施胜任力导向的绩效评估等。

四、其他研究成果

  1. 王重鸣的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王重鸣在胜任力模型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胜任力模型的层次结构,将胜任力分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层次;构建了胜任力模型的评估方法,包括行为事件访谈、关键事件分析、专家小组法等。


  1. 胡君辰的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胡君辰在胜任力模型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胜任力模型的动态发展理论,认为胜任力模型应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构建了胜任力模型的评估方法,包括胜任力雷达图、胜任力矩阵等。

总之,胜任力模型提出者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企业在应用胜任力模型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评估方法和应用策略,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员工绩效。

猜你喜欢:高潜战略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