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的记载
银耳,又称白木耳或雪耳,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和药材,其历史记载如下:
唐朝时期:
银耳在唐朝时期开始被作为药食兼用的食材,受到皇室和贵族的追捧。唐代的食品专家奚仲文在《饮食谱》中记载了银耳的功效,包括清润肺热、润肠通便等。
宋朝时期:
银耳逐渐成为宫廷珍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饮食。宋代的《太平广记》中提到银耳能够使人长寿,皇帝非常喜爱食用银耳,并专门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此外,宋代的《本草纲目》也将银耳列为药物,记载其具有清热润肺、补肾益虚等功效。
明清时期:
银耳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御膳食品,禁止私人滥采滥用。清代的《大明律》中明确规定银耳为御膳食品,不能对外流通。
人工栽培:
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银耳的人工栽培技术得到了发展,从仿椴木、瓶栽到袋栽,实现了产量的大幅增加。
药用价值:
银耳在医药学中也是一种久负盛名的良药,具有润肺滋阴、益气养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食疗和养生保健中。
民间传说:
银耳的传说与银花姑娘有关,据说她因发现银耳而治愈了村民的疾病,因此得名“银耳”。
现代发展:
银耳被誉为“菌中之冠”,在食用菌界有“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之说。通江银耳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功效,成为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
综上所述,银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珍贵食材和药材,不仅在古代皇室和贵族中备受推崇,而且在现代仍然被广泛应用于食疗和养生保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