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锈斑病的发病规律
金针菇锈斑病的发病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原菌传播 :锈斑病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以通过培养料和气流传播。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尤其当培养料水分过高或菇床湿度大时,锈斑病最易发生。发病条件:
金针菇锈斑病主要发生在金针菇的菌盖及子实体上。受害初期病部表现为针头状的锈色斑点,后逐渐扩大,边缘不整齐。病斑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大锈斑。该病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且培养料水分过高或菇床湿度大时,病害发生较严重。
发病时期:
锈斑病通常发生在金针菇子实体生长中后期,尤其在生长后期及采收后的储运过程中发生较重。
诱发因素:
高温、高湿的环境,尤其是当菌盖表面长时间保持有水膜或水湿状态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使用污染有大量病菌的水源,并将它直接喷洒在菌盖上面,也会引起锈斑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控制菇房温度在15℃以下,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高温时加强通风散热。
搞好菇房的环境卫生,在配制培养料时控制水量,避免水分过多发生病害。
科学用水,在菇房洒水时不要直接洒向子实体,以防止料面出现积水,洒水后应及时通风,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不要长时间超过95%。
在菌袋表面覆盖地膜时,待子实体水分晾干后再覆盖。
发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喷洒子实体,防止病菌蔓延。
综上所述,金针菇锈斑病的发病规律主要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培养料水分过高或菇床湿度大、以及不科学的用水和通风管理有关。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锈斑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