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会计准则中所得税核算有哪些关键点?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税务管理至关重要。其中,所得税核算作为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务合规和财务稳健。本文将围绕现行会计准则中所得税核算的关键点展开讨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所得税核算的基本概念

所得税核算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根据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所得税费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1. 当期应交所得税: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2. 递延所得税: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导致的暂时性差异,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时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二、现行会计准则中所得税核算的关键点

  1. 会计准则的选择

在所得税核算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我国目前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两种,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行业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会计准则。


  1.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处理

税法与会计准则在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处理。

(1)收入确认差异:如会计准则规定收入确认条件较为严格,而税法允许提前确认收入,此时企业应按税法规定调整收入确认时间。

(2)费用扣除差异:如会计准则规定费用扣除标准较高,而税法允许扣除的费用较低,此时企业应按税法规定调整费用扣除金额。

(3)资产、负债确认差异:如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的计量方法与税法不同,企业应按税法规定调整资产、负债的计量。


  1.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是所得税核算的关键环节。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当暂时性差异产生时,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当暂时性差异产生时,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1.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所得税核算的核心内容。

(1)当期应交所得税的确认: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2)递延所得税的确认: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算递延所得税。

(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三、案例分析

某企业2019年度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该企业应确认收入1000万元。然而,根据税法规定,该企业可提前确认收入,因此,税法规定的收入为1200万元。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企业2019年度的所得税费用计算如下:

(1)当期应交所得税:1200万元×25%=300万元。

(2)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万元×25%=250万元。

(3)递延所得税负债:0(无暂时性差异)。

(4)所得税费用:300万元+250万元=550万元。

综上所述,现行会计准则中所得税核算的关键点包括会计准则的选择、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处理、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以及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所得税核算,确保税务合规和财务稳健。

猜你喜欢:专属猎头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