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它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提升自身能力和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深入解析EMBA学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探讨其对中国企业管理及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EMBA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 初创阶段(1991-2000年)

1991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开设了我国第一个EMBA项目,标志着EMBA在中国正式起步。随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开设EMBA项目,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提供高层次的教育服务。


  1. 成长阶段(2001-2010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阶段,EMBA项目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同时,国内外知名商学院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校,引进国际先进的EMBA教育理念和方法。


  1. 调整阶段(2011年至今)

近年来,我国EMBA教育进入调整阶段。一方面,国家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推动EMBA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市场对EMBA项目的需求逐渐从数量转向质量。在此背景下,EMBA项目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及学员的需求。

二、EMBA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企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视,EMBA项目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EMBA招生人数约为2.6万人,较2010年增长了近一倍。


  1. 课程设置更加多元化

为了满足不同企业及学员的需求,EMBA项目在课程设置上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工商管理课程外,还增设了金融、法律、国际商务等跨学科课程,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 师资力量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EMBA教育质量,各大EMBA项目纷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国内外知名教授、企业家等担任课程主讲;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学质量。


  1.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EMBA项目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一方面,EMBA项目加强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另一方面,鼓励学员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三、EMBA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1. 质量优先

未来,EMBA教育将更加注重质量,从招生规模向质量转型。高校将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企业及学员的需求。


  1. 特色化发展

各EMBA项目将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例如,部分高校将重点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EMBA人才,以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


  1. 深化校企合作

EMBA项目将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同时,企业将参与EMBA项目的课程设置、师资选拔等环节,提高教育质量。


  1.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EMBA项目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知名商学院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EMBA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注重本土化,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EMBA人才。

总之,EMBA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表明,EMBA教育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提升自身能力和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在未来,EMBA教育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企业管理及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长江商学院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