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双证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旨在满足广大在职人员追求更高层次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需求。本文将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在职博士双证教育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设置

  1. 课程结构

在职博士双证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板块。

(1)公共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数学等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占比约为20%。

(2)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所在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专业课程占比约为50%。

(3)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领域,如前沿讲座、国际学术交流等。选修课程占比约为30%。


  1. 课程内容

(1)公共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管理学专业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

(3)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国际学术交流、前沿讲座、专题研讨等,旨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

二、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职博士双证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术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导师指导:导师在学术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1. 互动式教学

在职博士双证教育强调师生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学术沙龙、研讨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1)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学术沙龙:定期举办学术沙龙,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3)研讨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


  1. 跨学科教学

在职博士双证教育强调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课程设置:将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如经济学与法学、管理学与工学等,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2)导师指导:鼓励导师跨学科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在职博士双证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具有以下特点:

  1. 课程设置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强调互动式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导师指导有力,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在职博士双证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在职人员提供了追求更高层次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平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职博士双证教育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