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有哪些要求?
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制机制砂的用途、性能和应用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有哪些要求。
一、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定义
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是指制机制砂中各种粒度成分的分布情况。它通常用累计筛余量来表示,即指在一定筛孔尺寸下的制机制砂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制机制砂的用途、性能和应用效果。
二、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要求
- 粒度级配范围
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范围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例如,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规定,细度模数3.7~1.6的砂,其粒度级配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要求
筛孔尺寸(mm) 累计筛余量(%)
1.18 100
0.90 100
0.63 100
0.325 100
0.15 100
0.075 100
- 粒度级配曲线
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曲线是指不同粒度成分的累计筛余量随筛孔尺寸的变化关系。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曲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1)曲线应光滑,无明显波动。
(2)曲线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宜过于尖锐或平缓。
(3)曲线应通过标准规定的粒度级配范围。
- 粒度级配系数
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系数是指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制机制砂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系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1)粒度级配系数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宜过于尖锐或平缓。
(2)粒度级配系数应符合标准规定的粒度级配范围。
- 粒度级配均匀性
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均匀性是指制机制砂中各种粒度成分的分布均匀程度。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均匀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1)制机制砂中各种粒度成分的分布应均匀,无明显集中或分散现象。
(2)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曲线应光滑,无明显波动。
(3)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系数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宜过于尖锐或平缓。
三、制机制砂粒度级配的影响因素
- 原材料
原材料的粒度分布、矿物组成、含泥量等因素都会对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产生影响。
- 制砂设备
制砂设备的类型、筛分系统、破碎效率等因素都会对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产生影响。
- 制砂工艺
制砂工艺参数,如进料粒度、破碎比、筛分效率等,都会对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产生影响。
-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产生影响。
总之,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对其质量、性能和应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制砂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还需关注原材料、制砂设备、制砂工艺和环境因素等因素,以优化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
猜你喜欢:浮选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