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骨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质量。然而,由于我国机制砂行业起步较晚,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机制砂的质量难以保证。本文针对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标准与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我国机制砂的质量水平。
一、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标准
1. 国家标准
我国对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标准主要依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进行。该标准对机制砂的粒度、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坚固性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
2. 地方标准
部分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如《浙江省机制砂质量标准》(DB33/T 386-2012)对机制砂的粒度、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坚固性等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3. 企业标准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可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不低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二、机制砂的质量问题及原因
1. 质量问题
(1)粒度不均匀:粒度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下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含泥量高:含泥量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3)针片状颗粒含量高:针片状颗粒含量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4)压碎值高:压碎值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 原因分析
(1)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差是导致机制砂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如石粉、石屑等原材料质量差,会影响机制砂的粒度、含泥量等指标。
(2)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不合理或设备老化,会导致机制砂的质量问题。如破碎、筛分、洗砂等工序操作不规范,会影响机制砂的粒度、含泥量等指标。
(3)管理不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设备维护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机制砂的质量问题。
三、机制砂的质量优化策略
1. 优化原材料
(1)选用优质的原材料:选用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机制砂质量的基础。企业应与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2)加强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2. 优化生产工艺
(1)改进破碎、筛分、洗砂等工序:优化破碎、筛分、洗砂等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加强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机制砂生产、检验、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规范、有序。
(2)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3)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质量监控
(1)全过程监控:对机制砂的生产、检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2)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便于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和处理。
总之,深入研究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标准与优化策略,对于提高我国机制砂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从原材料、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机制砂的质量,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