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水率标准是多少才算达标?
机制砂含水率标准及其达标要求
一、引言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资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环保等优点,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机制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质量。其中,机制砂的含水率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含水率的标准及其达标要求,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机制砂含水率标准
- 国家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对机制砂含水率的要求如下:
(1)砂的含水率不应超过5%。
(2)当砂的含水率超过5%时,应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率达到标准要求。
- 地方标准
部分地方标准对机制砂含水率的要求可能高于国家标准。例如,广东省《建筑用砂》(DB/T 465-2013)规定,机制砂含水率不应超过4%。
三、机制砂含水率达标要求
- 含水率测定方法
(1)烘干法: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放入烘箱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计算烘干前后质量差,得出含水率。
(2)快速测定法: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放入干燥器中,在一定温度下恒温一定时间,取出后立即称重,计算含水率。
- 达标要求
(1)按照国家标准,机制砂含水率不应超过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含水率在3%以下,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对于要求较高的工程,如高等级公路、高层建筑等,机制砂含水率应控制在4%以下。
(3)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机制砂含水率超过标准要求,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烘干、加水等。
四、影响机制砂含水率的因素
产地及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湿度等因素会影响机制砂的含水率。
采砂设备:采砂设备对机制砂含水率的影响较大,如采砂船、采砂机等。
仓储条件:机制砂在仓储过程中,如未采取有效措施,易受潮湿影响,导致含水率升高。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对机制砂含水率也有一定影响,如水泥用量、水灰比等。
五、结论
机制砂含水率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机制砂含水率的标准及其达标要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机制砂含水率,确保其达到标准要求。同时,还需关注影响机制砂含水率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含水率,提高混凝土质量。
猜你喜欢:锂矿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