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规范对机制砂的粒度有何要求?

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机制砂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根据《公路工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相关要求,机制砂的粒度控制是确保其性能的关键环节。以下将详细阐述规范对机制砂粒度的具体要求。

一、机制砂的定义及分类

机制砂是指通过人工破碎、筛分等工艺,将天然岩石、工业废料等原料加工成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细颗粒材料。根据粒度大小,机制砂可分为细砂、中砂、粗砂等不同类别。

二、规范对机制砂粒度的要求

  1. 粒度组成

规范要求机制砂的粒度组成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中列出了不同类别机制砂的粒度范围,具体如下:

(1)细砂:细砂的细度模数应大于2.3,且不小于0.7;粒度组成应符合表1的要求。

(2)中砂:中砂的细度模数应大于2.0,且不小于1.6;粒度组成应符合表1的要求。

(3)粗砂:粗砂的细度模数应大于1.6,且不小于1.3;粒度组成应符合表1的要求。


  1. 粒度均匀度

规范要求机制砂的粒度均匀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中列出了不同类别机制砂的粒度均匀度指标,具体如下:

(1)细砂:细砂的粒度均匀度应不大于1.8。

(2)中砂:中砂的粒度均匀度应不大于1.6。

(3)粗砂:粗砂的粒度均匀度应不大于1.4。


  1. 粒度级配

规范要求机制砂的粒度级配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中列出了不同类别机制砂的粒度级配要求,具体如下:

(1)细砂:细砂的粒度级配应满足表3的要求。

(2)中砂:中砂的粒度级配应满足表3的要求。

(3)粗砂:粗砂的粒度级配应满足表3的要求。


  1. 粒度分布

规范要求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中列出了不同类别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要求,具体如下:

(1)细砂:细砂的粒度分布应满足表4的要求。

(2)中砂:中砂的粒度分布应满足表4的要求。

(3)粗砂:粗砂的粒度分布应满足表4的要求。

三、规范对机制砂粒度要求的意义

  1. 提高混凝土强度

机制砂的粒度组成、粒度均匀度、粒度级配和粒度分布等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规范对机制砂粒度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1. 优化混凝土性能

合理的机制砂粒度组成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抗裂性和抗渗性。规范对机制砂粒度的要求,有助于优化混凝土性能,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1. 节约资源

规范对机制砂粒度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通过合理选用机制砂,可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公路工程规范》对机制砂的粒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施工单位在选用机制砂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规范对机制砂粒度的要求,也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矿用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