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讨智造业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创新实践,分析其优势与挑战,以期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参考。

一、智造业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优势

1. 提高产品设计效率

通过将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可以实现产品设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设计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设计数据,提高设计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2. 降低生产成本

工业互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状态、物料消耗等信息,为生产优化提供数据支持。PLM则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成本。二者融合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3. 提升产品质量

融合后的PLM系统可以实时跟踪产品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工业互联网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4. 促进产业链协同

PLM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促进协同创新。企业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产品、优化生产工艺。

5. 增强企业竞争力

融合后的PLM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工业互联网则为企业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有助于企业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智造业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挑战

1. 技术融合难度大

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需要解决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同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系统建设,提高技术融合难度。

2. 数据安全问题

工业互联网涉及大量企业数据,数据安全问题成为制约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不被泄露、篡改。

3. 人才短缺

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需要既懂PLM技术,又懂工业互联网的人才。目前,我国相关人才短缺,制约了融合发展的进程。

4. 系统集成难度高

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需要将多个系统进行集成,包括ERP、MES等。系统集成难度大,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1. 华为

华为将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华为实现了设备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 宝钢

宝钢利用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实现了供应链管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宝钢实现了与供应商、客户的实时沟通,提高了供应链协同效率。

3. 比亚迪

比亚迪将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实现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全过程的智能化。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比亚迪实现了设备远程监控、数据分析,提高了产品质量。

四、结论

智造业PLM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是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融合过程中存在一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逐步实现融合,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