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企业IT架构正在经历从传统IT到云原生IT的转型。在这种背景下,运维(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简称O&M)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其中,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应用性能管理)作为运维的重要环节,也在不断演进。本文将从传统APM到云原生APM的发展历程,探讨变革中的运维之道。

一、传统APM的局限性

  1. 适应能力不足

传统APM主要针对传统的IT架构,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等。在云原生IT环境下,这种APM产品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难以满足运维的需求。


  1. 监控范围有限

传统APM主要关注应用层面的性能监控,对基础设施、网络、存储等层面的监控能力有限。在云原生环境下,这些层面的性能问题也可能影响到应用性能,导致运维难以全面了解问题根源。


  1. 弹性不足

传统APM产品在应对大规模、高并发的应用时,往往存在弹性不足的问题。在云原生环境下,应用规模和并发量往往较大,这对APM产品的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云原生APM的优势

  1. 适应云原生环境

云原生APM产品能够适应云原生IT架构,对容器、微服务、分布式系统等新型技术具有较好的支持能力。


  1. 监控范围全面

云原生APM产品能够对应用、基础设施、网络、存储等各个层面进行监控,全面了解性能问题。


  1. 弹性强大

云原生APM产品具有强大的弹性,能够应对大规模、高并发的应用场景。

三、变革中的运维之道

  1. 从关注单体应用向关注服务链路转变

在传统APM中,运维人员主要关注单体应用的性能。而在云原生APM中,运维人员需要关注服务链路,即多个微服务之间的协作关系。这要求运维人员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1. 从被动监控向主动优化转变

在传统APM中,运维人员往往被动地等待性能问题发生,然后进行修复。而在云原生APM中,运维人员需要主动对应用进行优化,预防性能问题。


  1. 从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转变

在云原生APM中,运维人员需要具备编程、自动化、容器技术等多方面的技能。这要求企业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1. 从工具依赖向平台化转变

在传统APM中,运维人员往往依赖多个工具进行监控和优化。而在云原生APM中,企业需要构建统一的平台,实现监控、优化、自动化等功能。

四、总结

从传统APM到云原生APM,运维工作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运维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云原生APM的发展,为运维人员提供更好的工具和平台,以提高运维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云原生时代实现运维工作的转型与发展。

猜你喜欢:分布式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