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双证课程安排及考核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攻读博士学位,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在职博士双证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培养方式,既兼顾了工作的需要,又满足了学术追求。本文将从课程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在职博士双证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安排

在职博士双证课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学位论文。

  1.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是培养在职博士学术素养和理论水平的重要环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开设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3)学科前沿课程: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1.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培养在职博士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关键环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开设核心课程,如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等。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

(3)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


  1.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检验在职博士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如下:

(1)选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确定论文题目。

(2)开题报告:学生向导师提交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正式开始论文撰写。

(3)论文撰写: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撰写论文。

(4)论文答辩: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后,进行论文答辩,接受导师和专家的评审。

二、考核方式

在职博士双证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论文、实验报告等,占课程总成绩的40%-50%。平时成绩的考核旨在考察学生的学术素养、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1.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期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口试等,占课程总成绩的30%-40%。


  1. 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学生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评价。答辩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表现,给出答辩成绩。


  1. 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全面考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20%。

三、总结

在职博士双证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职博士双证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博士们在选择攻读双证课程时,应充分了解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

猜你喜欢:社科院在职博士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