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在合同终止时的规定是什么?

在职场中,绩效工资作为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放规定往往关系到员工的权益保障。那么,当劳动合同终止时,绩效工资的规定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绩效工资的定义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因素,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给予的额外报酬。绩效工资的发放通常与员工的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或月度考核挂钩,具有激励性和竞争性。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因法定原因、约定原因或双方协商一致等原因而终止,包括合同到期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终止等情形。

三、合同终止时绩效工资的规定

  1. 合同到期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对于绩效工资,如果合同中明确了合同到期终止时绩效工资的支付方式,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员工在合同到期前最后一个月的绩效工资。


  1. 劳动合同解除

(1)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及绩效工资。

(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员工工资及绩效工资。

(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②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及绩效工资。


  1. 劳动合同终止

(1)因法定原因终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①劳动合同期满;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因疾病、伤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③用人单位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破产;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及绩效工资。

(2)因约定原因终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③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④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裁减人员。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及绩效工资。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及绩效工资。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员工在合同到期前最后一个月的绩效工资。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合同中对绩效工资的约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猜你喜欢:战略执行鸿沟